特殊功能纖維將成市場熱點 承德人和礦業
伊利石功能粉等特殊功能環保新材料將成為市場熱點,紡織鞋服行業在新材料、新技術上的發展趨勢如何?日前,記者在晉江市舉辦的“院士專家大講堂”上獲悉,單一功能型中易染、功能抗菌、功能彈性纖維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,而具有特殊力學、耐熱、抗老化等性能和發光、導電抗靜電、阻燃、耐污易清洗等功能的纖維新品種逐漸成為市場熱點。
紡織纖維創新運用領域漸廣
“從國內纖維發展趨勢上看,多功能復合型產品中,那些具有親膚、功能性、舒適性的能夠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纖維材料受到市場追捧。”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透露,比如上海一家企業,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把牛奶酪蛋白分子導入合成纖維,具有天然親膚性能,同時還具有生物保健功能和天然持久的抑菌功效,是新一代創新纖維,通過了瑞士紡織檢驗機構Oeko-Tex Standard 100國際生態認證。
蔣士成介紹,紡織纖維創新運用的領域越來越廣。具體而言,在產業發展創新上,包括智能可穿戴產業、大健康產業、輕量化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、工程建筑產業。智能可穿戴產業將防治技術與電子元件結合,加入感測器等元件,讓衣服能夠偵測穿衣者的生理訊號;大健康產業即紡織產品與生物技術結合,賦予紡織材料生物結構和生物功能,特別是生物功能,以充分調動人體自我康復能力,引導、誘發組織或器官再生或恢復,增進其生理功能,實現病變或缺損組織或器官的康復。
事實上,泉州鞋服企業在智能化產品的布局上可謂持續發力,例如安踏、361°、喬丹等體育品牌研發生產的智能運動鞋;去年柒牌推出國內首款智能夾克,標志著該服裝企業正式涉水智能化產品的研發與運用。
化纖再生循環經濟成趨勢
值得一提的是,化纖再生循環經濟即化纖閉環流動型經濟,以“減量化、再利用、資源化”為原則,把傳統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化纖經濟,轉變為依靠資源再生循環利用發展大局經濟模式。
“在全球資源趨緊的背景下,再生纖維的研發運用是大勢所趨。”東石華鋒織造印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雪勇透露,公司已經在研發生產再生纖維了,在公司的十年發展規劃中,根據市場需求,客戶也提出,有利于人體皮膚同時綠色環保的產品是纖維研發方向。
福建錦興集團副總經理劉永濱表示,公司于2012年就開始著手研發環保再生纖維,目前已獲得了2個發明專利、10多個實用新型專利。同時,經過去年投資試產產品,目前已經獲得歐盟環保認定。“再生纖維整體的發展前景相當樂觀,市場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,運用也越來越廣。”

